中国智能设备制造现状
作者:编辑部
2014-08-10
摘要:过去十多年,中国经历了以工程机械快速发展为标志的粗犷式发展,而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以智能化工业装备快速发展为标志的集约化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

过去十多年,中国经历了以工程机械快速发展为标志的粗犷式发展,而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以智能化工业装备快速发展为标志的集约化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相比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力智能制造的发达国家,中国企业大约在2000年后才真正开始发展智能制造产业,起步已经晚了十几年。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掌握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同时建设了一批相关的国家级研发基地。但整体而言,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能力方面,中国的企业和高校与国际水准差距较大,导致原始创新匮乏。在设备方面,国内产品的可靠性相较国外品牌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目前核心零部件依靠进口,高端智能制造装备对外依存度高。近年来,除了加大自主开发力度,海外并购也成为企业获取关键技术的常见途径。图2记录了2007年到2012年装备制造业引领工业制造海外并购的趋势,而其中大部分的并购皆以技术为着眼点。

顶层设计和政府的统筹作用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意义在于明确中国发展智能制造的发展原则、阶段目标、重点任务、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鉴于智能设备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也在产业政策方面予以了高度关注,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年-2015年)》中,中国政府明确了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即集成创新一批以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冶金及石油石化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化造纸及印刷装备等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装备和离散型制造装备,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加快发展焊接、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以及安防、深海作业、救援、医疗等专用机器人。另外,《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子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列明了中国智能制造业的具体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骨干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明显降低。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四大领域。关键零部件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提升智能制造产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所在;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装备上的重要载体,两者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决定了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数控机床是智能制造的工作母机:智能专用设备是智能制造的关键主机,也是提升智能制造产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国智能设备制造产业状况如下: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对生产效率和精度要求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行业(包括自动检测、自动装配、清洗过滤、物流搬运和自动化生产线等)将充分受益。目前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40%被应用于汽车行业,未来下游应用将逐步拓展到轨道交通、电力、化工、医疗等行业。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在26000台左右,其中外资企业对华销售23000台,国内企业在华销量约为3000台。2013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较上年增长约30%,保有量已接近10万台。根据国际工业机器人协会预测,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达3.5万台,占全球销量比重17.5%,届时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市场。同时25%的增速水平亦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

中高端数控机床

我国经济型数控机床已处在快速成长期,中高端数控机床尚在导入期,中端数控机床国内品牌占有率不到30%,高端不到2%,进口替代空间广阔。目前数控机床产品中,中低端产品我国企业已有一定实力,但高档数控机床仍是短板,而高档数控机床是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发电设备制造这四大领域的必需,是产业升级的必备。尽管国家实施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并计划到2020年四大领域所需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立足国内,但目前只有济二机床大型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一个项目成功实现了商业化,关键零部件和高档数控系统方面尚需继续努力。

智能控制系统与仪器仪表

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以及航空装备、卫星等高精尖领域的智能控制系统。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2012年全国仪器仪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其中地质勘探和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农林牧渔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40%。我国工业自动化率较低,自动化仪器仪表产值占GDP比重不足2%,低于美国90年代4%的水平。随着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要求下对工业生产过程检测、控制、优化等精度的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国外厂商占到市场的70%以上,高端领域达到90%,我国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大。

热门文章